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程 通讯员 英宣
(资料图)
近日,清远英德市西牛镇辖区麻竹笋企业内多了不少货车,工作人员将加工好的笋制品打包装车,运输至全国乃至世界多地的餐桌。经历了几场春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麻竹笋轻盈拔节,然后在盛夏急速生产,逐渐迎来丰产期。
英德是“中国麻竹笋之乡”,目前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约80万亩,2022年鲜笋年产量约105万吨,占全国90%以上,笋干年产量为0.6万吨,出口量占日本笋干市场的95%以上,总产值超40亿元。其中,酸笋、笋干、清水笋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
据了解,5月中下旬,为进一步推进西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英德市组团赴川渝地区和贵州考察,旨在通过实地学习和考察,进一步拓展英德竹笋产业的市场空间,探索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同时,市麻竹笋产业协会与当地企业签订共10万吨的笋制品合作协议,为西牛麻竹笋创百亿农业产业跨出一大步。
据悉,在此次考察中,英德希望能够借鉴川渝地区和贵州在竹笋产业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本地区竹笋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英德地区竹笋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但英德整个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贴牌生产或粗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并不响亮,在现代化、科技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此次考察,英德地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推介西牛麻竹笋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举措,建立健全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贵州省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各种笋类产品订单。从鲜笋清洗、盐渍储存,到预煮、拌料、灌装、杀菌、检测装箱……各类竹笋相关产品要“过五关斩六将”达到合格才能顺利出厂。“目前,我们年消耗竹笋等农产品原料2万多吨,以生产各种口味的即食笋为主。”红赤水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
而重庆市上口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里,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运转,一袋袋完成生产包装的休闲食品,随着输送带源源不断地运出生产线,另一旁的工人正忙着打包成箱,等待装车发货。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除装包、装箱等过程需要人工外,其他流程均采用机器自动化生产。
“西牛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考察期间,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黎水清在推介西牛麻竹笋的同时,也惊叹外地龙头企业的深加工技术。“他们在确保原材料卫生健康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投入和科技研发,走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道路,大部分企业年产值超3亿元,这是英德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下一步,英德将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逐步完善,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麻竹笋产业。同时,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动麻竹笋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研发、电商、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拓展麻竹笋在休闲食品、配料食材、预制菜等领域推广应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延伸发展体验型、观光型产业,加快推进麻竹笋产业示范基地、展示中心、研学基地、农林旅融合项目规划建设,推动麻竹笋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潘丽玲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